首页 >> 校园新闻 >> 详细内容
快速导航
 
校园新闻 >> 正文
青春与非遗“双向奔赴”——技师学院“棕编漂流团”探索传承新路径
日期:2025-08-29 09:28:24  发布人:jsxy  浏览量:3

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,技师学院广告动画2151班学子在学院关工委的关心指导下,组建“棕编漂流团”,利用暑假开展“棕编漂流记”主题社会实践活动,以青春之力助力棕编非遗活态传承,展现青年学子的责任担当。

街头摆摊——让非遗可触可感

7月5日,“棕编漂流团”的成员们在南通市和平桥地铁站1号口摆起摊位。只见他们指尖灵动,一片片青绿的棕榈叶经过编织、塑形等工序,转眼间就变成了一只只形态逼真的棕编蜻蜓。精致的作品吸引了众多路人驻足观看,大家一边欣赏着棕编技艺,一边与团队成员交流棕编文化,为热闹的街头增添了一抹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。团队成员表示,摆摊不仅是为了展示棕编技艺,更是要搭建一个文化传播的窗口,让非遗“走出博物馆,走进生活”,真正与大众亲密接触。

图片1.jpg

云端传播——让非遗故事远扬

为了扩大棕编文化的传播范围,团队还积极在线上平台发力。他们精心制作并发布了一系列视频,内容涵盖棕编的历史渊源、文化内涵以及详细的编制作业流程,从棕榈叶的选材到各种纹样的编织技巧,都进行了细致讲解。

这些视频兼具知识性与观赏性,发布后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关注,许多年轻人通过视频了解到棕编这一非遗技艺,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团队成员们表示,线上传播打破了时空限制,当看到网友们的积极反馈时,他们觉得所有的努力都有了意义。

图片3.jpg

校园研学——让非遗技艺薪火相传

8月14日,“棕编漂流团”回到校园开展研学活动。队内的棕编非遗传承人王同学担当起了教学重任,耐心地向同学们传授编织蚂蚱的技巧。从棕榈叶的处理,到蚂蚱触角、腹部的制作,王同学每一步都进行了详细的示范和讲解。同学们围坐在一起,认真学习、积极交流,两个小时后,大家都完成了各具特色的棕编蚂蚱作品。参与活动的同学纷纷表示,虽然自己的手法还不够熟练,但完成作品的那一刻成就感满满,也深刻体会到了非遗传承的重要意义。

图片2.jpg

此次"棕编漂流记"实践活动持续一个多月,队员们走进南通崇川区多个地点,通过"线下+线上+校园"多元形式,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棕编这项非遗技艺。

“棕榈叶坚韧不拔、向阳生长,这正是我们青年学子应有的精神风貌。”青年学子未来将继续以实际行动推动非遗文化创新传播,让更多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焕发生机,用青春力量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。

(文/图:徐耀)